展览主题:铜铃艺术

艺术家:理查德·费舍尔

展览日期:2006年4月28日-5月28日

展览地点:中国国贸中心

 

“铜铃”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就已经存在,在中国,它表现出以中原为中心的青铜器文化的特征,它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及内涵成为商周文化的基础之一。随着社会发展,铜铃从身份和文化的象征逐渐演化出更多的实用功能———提醒晚餐时间,召唤在外的幼儿,在大雾中警示船只。而后慢慢衍生出了更多功能性的细分:根据天气变化以及风速大小发出不同音调的风铃;融合现代与传统建筑风格,极具优雅特质的门铃;声音响亮清脆,且传播范围极为广泛的船铃。 而发展至现代,铜铃已渐渐摆脱其功能性,而向艺术性和文化传承性方向发展。

其精细的制作过程,材料的考究打磨以及纹饰形状的设计都沉淀为民间艺术的一种经典传承至今。艺术家理查德·费舍尔对这门传统艺术有着极大的热情,自1970年开始,他就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来制作铜铃。艺术生涯的开始源于理查德的第一个在小车库中完成的铜铃作品,艺术家通过焊枪和铁砧进行切割、锤打钣金件,并将其焊接在一起。这次极具冒险与挑战的经历彻底打开了他的创作大门。在日后的不断探索和进步中,他不仅重视铜铃的外在形态,更从声音角度出发,通过不同的风速和天气来探索声音的动态运动和平衡。在不断尝试和试验中,强调铜铃的艺术性和当代性的融入,将传统艺术以现代方式再次呈现在观者面前,从多种维度体现铜铃的审美和文化意蕴。